旺報【記者鄭惠元/綜合報導】
大陸物價節節高升,引發基層民眾不滿,更有大陸民眾把中、美物價拿來「比一比」,發現大陸人賺的少,但物價卻比美國高的多。專家認為,這是因為大陸高稅負所造成的。
近日,一條微博在互聯網上瘋狂流傳:「中國,工資5000元,吃次肯德基30元(人民幣,下同),下館子最少100元,買條Levis牛仔褲400元;美國,工資5000美元,吃次肯德基4美元,下館子40美元,買條Levis 20美元。 」兩相比較下,可發現大陸民眾賺的錢永遠不夠花。
美人均逾陸10倍 消費卻較低
對此,轉載此微博的網友孫笛表示,「真不知道是美國太便宜還是中國太貴了!」著名財經評論員寒冰說,美國人均收入比大陸多十幾倍,但消費竟比大陸還低。
他以中、美之間的消費與收入差距為例,強調在美國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,看一場電影只要10美元,分別占美國人平均月收入的萬分之六和千分之三。在大陸,同樣的比法得出的數據是百分之一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,大陸人要負擔的費用相當於美國人的45倍和12倍。
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聶輝華更以自身經驗為例。他說,即使是買二線城市、每平方米2萬元的商品房,他自己至少就必須奮鬥30年,才有可能買得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產,但美國人的中產階級僅需要奮鬥7、8年就能擁有。
至於為何中、美之間有這樣大的差距?專家們多認為「過重的稅負」是造成商品價格過高的最大元凶。
商品含稅 多過發達國家
據國際貨幣基金(IMF)公布的2006年數據計算,倘若國家徵稅總量均為1000元,「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響不論,那麼作為價格構成要素之一、直接嵌入各種商品售價之中的稅收數額分別為:中國700元,美國168元,日本186元,歐盟15國300元。」
從中可發現,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:是美國的4.17倍,是日本的3.76倍,是歐盟15國的2.33倍。
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表示,或許政府還沒有意識到,自己其實也是物價上漲的推手之一。但從十二五規畫中,大陸當局不斷強調要還富於民,顯然大陸官方對此事也並非完全不知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